返回列表 發帖

盛夏當造潮州薄殻 細如瓜子






【不時不食】盛夏當造潮州薄殻 細如瓜子清洗麻煩 金不換炒鮮香惹味 食到嘴舐舐



薄殻是生長於鹹淡水交界的貝類,體積細小如瓜子,古人稱之為「鳳眼蜆」。當造期為農曆七至八月,盛產於潮汕地區。每年這個時候(農暦四月中至八月尾),都是薄殻的季節。潮州人只要見到雜貨店放出黃色的網,便知道薄殻上市了。

潮州人邱先生跟爸爸在九龍城經營的這間潮式雜貨店,每年都會出售薄殻,雖然薄殻供應期有四個月,但真正肥美當造的才約一個月多。薄殻一般在農曆六月尾開始薄殻便開始變肥變紅,就是最美味的時候。邱生更補充,薄殻會在打風後長得更肥美,因海床的微生物被潮水沖到薄殻棲息的地方,薄殻有更多糧食,一下子便長肉了。雜貨店賣的,都是新鮮活薄殻,但薄殻嬌矜不耐放,不能被太陽直射,又不能放冰櫃,只能將薄殻放在門外的發泡箱,面層用冰蓋着保冷,只留出用來盛載黃色網作記號。活薄殻一般是一串串的薄殻,中間是厚厚的泥污,這些泥其實是薄殻的「命根」,為牠們提供氧氣和營養,有泥的薄殻才是新鮮貨。

潮州人食薄殻是一場耐性考驗,由沖洗開始,便要細心地逐粒摘下,然後慢慢清理泥污。有個較省事的方法去摘薄殻:用一對筷子分別插入薄殻中間的泥污,再用雙手像扭毛巾一樣扭動。

一粒粒薄殻便很容易跌出,跟泥巴分離。再將薄殻放入筲箕,用水將面層泥污沖走,沖乾淨之後還要檢查一下,仍有泥污夾在中間的便用兩隻手指按實殻,另一隻手將污物拔出,可以避免連肉都拔走。

潮州人最喜歡食炒薄殻,但炒時一般不會加鹽,因為鹽會令薄殻肉收縮變老。傳統會用金不換、辣椒、 蒜頭和魚露一同炒,簡簡單單卻非常惹味。一邊食薄殻一邊飲酒,是潮州人最期待的夏日畫面。但礙於成本考慮,並非間間潮州菜館都有薄殻供應,通常只能在潮州老店才找到它的蹤影。

經營潮州私房菜的宋師傅,每晚最多只做三圍客,只要有客人訂薄殻,他便會即日去買貨,早上買貨晚上侍客,非常新鮮。食薄殻講求惹味鮮香,宋師傅炒薄殻愛混合豆醬、 沙嗲醬、 鹹辣椒等幾種潮州醬料,連同潮州野生金不換一齊炒。炒香後還用熱砂鍋上枱,蓋着它一兩分鐘再打開吃,金不換的香味全部滲入其中,每粒薄殻都掛着醬汁,又香又惹味。
嫌食薄殻麻煩要逐隻啜,宋師傅也有炒薄殻肉的菜式。但拆肉的工夫很花時間心機,先將新鮮薄殻肉放入大滾水灼,灼至開口即撈起放冰水,全程要不停攪動,而且手腳要快,前後不過1分鐘。浸過冰水後便要用竹籤逐隻拆肉。一斤薄殻拆出的肉也不過二両,真是粒粒皆辛苦。

宋師傅會將薄殻肉跟馬蹄、 甘筍、 青瓜粒一同炒香,配炸薯仔絲再用生菜包着,一道薄殻生菜包便終於大功告成。除了多一份清爽之外,這食法食落更有口感,與濃香惹味的薄殻肉來個平衡。











返回列表